刻烛成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刻烛成诗的简介:

kè zhú chéng shī
刻:用硬物划;烛:蜡烛;诗:诗句。用刀在蜡烛上刻痕,同时提笔作诗。形容才思敏捷。

  • AI解释

词语详解

刻烛成诗

  • 释义:“刻烛成诗”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人的故事,用来形容才思敏捷、文思如涌。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完成一首诗歌的情景。这通常指的是极为罕见的文学创作天赋或灵感爆发。

  • 出处: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晋书·王献之传》中,“谢安问献之曰:“东床坦腹,犹是佳器;然刻烛成诗,亦当自愧。”这里讲述了王献之的故事。

  • 用法: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文人、作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创作。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或能力。

造句

  1. 小明为了参加诗词比赛,每天都刻苦练习,没想到他真的刻烛成诗,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2. 在这次的文人雅集上,诗人苏轼即兴创作了一首描绘秋景的佳作,真可谓是刻烛成诗
  3. 他天生具有文学天赋,无论是在课堂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刻烛成诗,令大家赞叹不已。
  4. 虽然只给了她五分钟的时间来准备一篇演讲稿,但她仍然能够刻烛成诗地完成任务,赢得观众们的掌声与喝彩。
  5. 在古代文人的宴会上,诗人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创作诗歌,这种能力被称为“刻烛成诗”,是文学才子们最值得骄傲的技艺之一。

分词解释

1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3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5 不厚道:~毒。~薄。尖~。苛~。6 同“克”。

zhú

1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花~。~光。~泪。~台。风~残年。2 洞悉:洞~其奸。3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的灯泡。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