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阿蒙的拼音、解释、组词
吴下阿蒙的简介: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指三国吴名将吕蒙。语出晋.虞溥《江表传》。后用「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刮目相看」
2. 晋.虞溥《江表传》(据《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吕蒙》裴松之注引)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1>上代周瑜2>,过蒙3>言议,常欲受屈。肃拊4>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注解〕 (1) 鲁肃:西元173∼217,字子敬,东城人。三国吴名将,个性方正严谨,富而好施,长于文章,思虑深远,有过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议结合刘备抵御曹操。辅佐周瑜大败曹军,为孙权所器重,官拜奋武校尉,转横江将军。 (2) 周瑜:西元175∼210,字公瑾,三国吴舒人。有文武才,辅佐孙策平定江东,为吴水军都督,败曹操于赤壁,拜前将军,领南郡太守。亦称为「周郎」、「周公瑾」。 (3) 蒙:即吕蒙(西元178∼219),字子明,富陂人。三国吴名将,曾计夺荆州、擒关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4) 拊:音ㄈㄨˇ,抚、拍。
3. 三国吴将吕蒙本来没读什么书,有一天吴国君主孙权把他找去,跟他说:「你现在已独当一面,承担重任了,最好增长一点学问来开拓心胸眼界。」吕蒙当场回复孙权说:「在军中,甚为忙碌,恐怕找不到时间读书。」孙权说:「再忙,也没我忙。回去赶紧从《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和三史读起。要记住孔子也说过:『与其一天到晚都在空想,不如定下心来去好好读书。』汉光武帝在军务操劳中,仍然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何不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勉励自己呢?」吕蒙听了以后,下定决心苦读群书。果然学识精进,甚至于连一些硕儒书生都不如他呢。后来鲁肃暂代周瑜处理军务,有一天到吕蒙驻守的营区去巡视。鲁肃本来有点轻视吕蒙,结果经过一番谈论之后,自己反倒显得见识不如吕蒙。这时候,鲁肃不禁用手拍著吕蒙的背,赞赏著说:「我原本以为老弟只会带兵打仗,今天一谈,方才知道老弟学识英博,已非当日那个粗汉子吴下阿蒙了!」吕蒙一听,立即说:「这就叫士别三日,应该刮目相待了!」后来「吴下阿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摘录出来,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1. 阿蒙,指三国名将吕蒙。原习武略,后听从孙权劝说,笃学不倦,几年之后,学识英博。后以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浅陋。【例】他如今已是闻名的学者,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
1. 阿蒙,指三国名将吕蒙。原习武略,后听从孙权劝说,笃学不倦,几年之后,学识英博。见《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后以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浅陋。《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垂谓之曰:『汝器识长进,非复吴下阿蒙也。』」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词曲部.宾白》:「常有当俭不俭,因留余幅以俟剪裁,遂不觉流为散漫者,自今观之,皆吴下阿蒙手笔也。」
《吴下阿蒙》这个成语源自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了东汉末年,孙权麾下的将军吕蒙原本并不重视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之下,他开始发奋读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吕蒙的知识和才能大增,使鲁肃惊叹不已,感叹道:“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此,“吴下阿蒙”便用来比喻人学识尚浅或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的人。
详细解释:
- 吴下:指的是古代吴国所在的地方,这里特指吕蒙的家乡或早年的生活环境。
- 阿蒙:是对吕蒙的尊称。据传,在孙权劝说之前,吕蒙在同辈中并无出众之处,“阿蒙”也有轻蔑之意。
造句:
-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张明已经从一个吴下阿蒙变成了班上的尖子生。
- 刘老师的到来使我们的班级焕然一新,原本的吴下阿蒙们现在个个精神焕发。
- 这次考试她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简直就是从吴下阿蒙变成了翩翩君子。
- 他刚进公司时业务不熟,像个初出茅庐的吴下阿蒙,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学习,他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 原来那个自视甚高的同学,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得像一个真正的强者,从一个吴下阿蒙变成了令人尊敬的人物。
以上例子形象地展示了“吴下阿蒙”这个词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wú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语。~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4 姓。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ā,ē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mēng,méng,měng
1 欺骗:~骗。~哄。~事。欺上~下。2 昏迷,眼发黑:~头转向。3 胡乱猜测: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