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前七子的简介:
qián qī zǐ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明代文学之士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七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拟古主义,世称为「前七子」。
《前七子》,这个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词汇或短语,而是对明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定文人群体的称呼。它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的描述。
详细解释: "前七子"是指明朝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年左右)的一批文学家和诗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他们提出并实践了复古文学思潮,主张恢复唐宋古文和诗歌的传统。这一文人群体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的政策,文化上经历了短暂的沉寂期;到了弘治、正德年间,在政治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文人们开始积极复兴古代文学传统。
前七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复古思想:他们认为汉唐古文和诗歌优于当时流行的台阁体,强调文学创作应该从古人的作品中寻找灵感。 2. 语言革新:通过借鉴古文、诗词的句式结构和词汇使用,力求打破当时过于雕琢、繁琐的语言风格。
尽管他们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代早期散文和诗歌的发展,但后来由于其复古理论过于僵化以及对于传统过度依赖而遭到了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的批评与继承发展。
造句示例: 1. 作为“前七子”之一,李梦阳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学者们在研究明代文学时,常常会提到“前七子”的复古思潮及其对当时文坛的影响。 3. 虽然“前七子”的理论和实践存在争议,但其对于恢复古风的追求无疑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4. 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早期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前七子”们的创作理念。 5. 在探讨明代复古文学运动时,“前七子”始终是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分词解释
前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
七
qī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