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龙图的拼音、解释、组词

包龙图的简介:

bāo lóng tú
1.即包拯。因他曾官龙图阁直学士﹐故称。参见"包公"。 2.借指铁面无私﹑办事公正的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包拯的别称。参见「包拯」条。

包龙图》源自中国传统的戏剧、民间故事和俗语,通常用来形容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在古代戏曲中,“包龙图”指的是包拯,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清官,以其廉洁、公正著称,深受百姓爱戴。

详细解释:

  • 出处:主要来源于《铡美案》这出传统戏剧。
  • 意义:“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描述的是包拯作为法官处理案件时的情景。这里的“打坐”是形容他端坐公正、无所畏惧的样子,强调其廉洁奉公、执法如山的品格。
  • 象征含义:除了指代历史人物包拯外,“包龙图”更多作为一种赞誉或比喻,用来称誉那些敢于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人。

造句:

  1. 在那个贪腐横行的时代,他犹如《包龙图》一般,独树一帜地清廉自守。
  2. 老张为人正直,就像传说中的《包龙图》,从不让私情左右他的判断。
  3. 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小李始终保持了《包龙图》般的正气和清廉,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
  4. 他像《包龙图》一样,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维护了正义。
  5. 小陈在工作中展现了与《包龙图》相似的公正态度,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通过上述造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包龙图”所象征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

分词解释

bāo

1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装。~饺子。2 包好了的东西:邮~。背(bèi )~。3 装东西的袋:书~。皮~。4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括。~举(总括)。~容。~涵。~罗万象。无所不~。5 总揽,负全责:~销。~揽。6 保证:~赔。~在我身上。7 约定的,专用的:~饭。~工。8 围:~围。~剿。9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子。糖~儿。10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11 姓。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

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2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3 画:画影~形。4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5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