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雪吞毡的拼音、解释、组词

卧雪吞毡的简介:

wò xuě tūn zhān
原指汉代苏武被匈奴幽禁,睡在雪地里,吃毛毡,却坚贞不屈。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后用以比喻民族气节。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朝苏武出使匈奴,遭匈奴的扣留逼降,苏武不受威胁,被囚于大窖中,饮食俱断,只能将雪和毡毛一起吞咽,得以数日不死的故事。见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

1. 汉朝苏武出使匈奴,遭匈奴的扣留逼降,苏武不受威胁,被囚于大窖中,饮食俱断,只能将雪和毡毛一起吞咽,得以数日不死的故事。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

卧雪吞毡》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生活极其艰难困苦的情状。它源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指的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以简单的野草、皮毛为食,甚至卧于雪地之中,过着极其简陋和艰难的日子。

成语“卧雪吞毡”由两个部分组成: 1. “卧雪”:形容人在冰雪覆盖的地方露宿。 2. “吞毡”:形容游牧民族在艰苦条件下进食粗糙的食物。历史上有记载,一些游牧民族因为物资匮乏,曾将毛毡裹在口中咀嚼,以缓解饥饿。

成语使用时强调的是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人们为了生存而采取了非常艰难的方式。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古代或特定历史时期中人们生活的极端困苦状态。

造句: 1. 那些生活在边疆的游牧民族常年过着卧雪吞毡的日子。 2. 为了生存下去,他不得不选择卧雪吞毡的生活方式。 3.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们只能靠卧雪吞毡来维持生命。 4. 尽管生活艰难困苦,但只要还有生存的希望,他仍然坚持着卧雪吞毡的生活。 5. 他们以卧雪吞毡的方式艰难度日,却始终保持着坚强不屈的精神。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语“卧雪吞毡”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1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2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xuě

1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花。~山。~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2 洗去,除去:报仇~恨。为国~耻。平反昭~。3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涕而顾晏子”。4 姓。

tūn

1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2 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zhān

1 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子。~帽。~靴。~包(①毡制的圆顶篷帐;②毡制的包儿)。~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