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苏的简介:

èr sū/sù
1.指后汉苏章与苏不韦。 2.指北周苏亮与苏绰。 3.指宋苏轼与苏辙。 4.指宋苏轼与苏舜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东汉苏章与苏不韦。《后汉书.卷三一.苏章传.赞曰》:「二苏劲烈,羊、贾廉能。」

2. 称南北朝苏亮及其从弟苏绰。《北史.卷六三.苏绰传》:「亮少与从弟绰俱知名,然绰文章稍不逮亮,至于经画进趣,亮又减之。故世称二苏焉。」

3. 称宋苏轼、苏辙兄弟。《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董敦逸再为御史,欲劾苏轼兄弟,安民谓二苏负天下文章重望,恐不当尔。」

二苏》,通常是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苏轼和苏辙,他们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弟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二人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贡献。

以下是包含“二苏”的五个造句示例:

  1. 中国古代文学中,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文采并称“二苏”,他们共同为中国文化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二苏”及其作品是必修课之一,这对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3. 苏东坡与苏子由作为古代文坛上的双璧,“二苏”的诗词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篇章。
  4. 这次书法展览不仅展出了一些当代大师的作品,还特意展出了“二苏”等古人的名作,以此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5. 为了纪念“二苏”,一些文学社团每年都会举办读书会活动,共同探讨他们的作品和生平事迹。

这些句子既包含了对“二苏”的介绍,也展示了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分词解释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