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简介:
zhōnɡ ɡuó dì èr lì shǐ dànɡ àn ɡuǎn
中国国家档案馆之一。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64年改现名。馆址南京。藏有民国时期中央政权机构及其直属单位档案。
中国国家档案馆之一。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64年改现名。馆址南京。藏有民国时期中央政权机构及其直属单位档案。
- AI解释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位于中国南京的一座重要的国家档案保管机构。该馆主要收藏和保管了民国时期的中央级政府机关形成的档案,以及部分清代宫廷档案和其他相关资料。这些档案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详细解释
- 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
- 成立背景:成立于1987年4月20日,是从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委员会档案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主要任务: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历史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记录了自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
- 重要性:作为重要的国家文化机构之一,它对于推动学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增进国民对历史的了解具有重要作用。
造句
- 研究人员在查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的资料时,发现了一些关于早期共产党的珍贵文件。
- 为了更好地展示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特地举办了一系列专题展览。
- 学者通过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查找资料,为撰写学术论文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 南京市的市民如果对中国近现代史感兴趣的话,不妨参观一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采取了许多现代化的保存技术。
分词解释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第
dì
1 次序:~一。次~。等~。2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3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4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5 姓。
二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历
lì
1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2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3 遍、完全:~览。~数(shǔ)。4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
史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
档
dàng
1 存放案卷用的带格子的橱架:存~。2 分类保存的文件、材料等:~案。3 件,桩:一~子事。4 (商品、产品的)等级:~次。高~。
案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
馆
guǎn
1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旅~。~舍。2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大使~。领事~。3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茶~。照相~。4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报~。博物~。文化~。~藏。5 旧时指教学的地方:家~。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