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服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服的简介:

jiǔ fú/fù
1.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 2.指全国各地区。 3.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2. 泛指全国各地。《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3. 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

《九服》是中国古代地理划分的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在古代中国的观念中,“九服”是用来描述围绕都城即国君所在的核心区域按照距离远近划分的不同等级的地方政权或行政区域。其具体范围和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有不同解释,但通常包括从最中心的王畿(即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的核心地区)到较外围的边疆地带。

“九服”这个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国家疆域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结构的理解,体现了当时对于统治者权威、等级观念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九服”的概念主要用于历史学研究及文化传播等领域,并不常用作地理划分之依据。

以下是五个使用“九服”一词的造句:

  1. 在《周礼》记载中,九州是天子直接管辖的核心地区,即所谓的王畿之地;而外围则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和荒服,这五服共同构成了整个国家的疆域。
  2. 古人讲究“天圆地方”,认为天下由九个不同层次的区域组成,中间是最为重要且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即王畿或所谓的“中土”;而“九服”的概念正是对这一观念的具体呈现。
  3. 作为文人士大夫,他们向往能居住在“九服”之内,亲眼见证天子之威仪,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昌盛。
  4.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征服敌人的边疆地带往往被描绘为一种壮举,“九服”也因此成为了描述这些行动与成就时常用的一个词汇。
  5. 《诗经》中有言:“骏奔于周庙,敬献于王庭”,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天子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九服”内不同等级地域之间关系的理解。

分词解释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fú,fù

1 衣裳:~装。制~。2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务。~刑。~兵役。4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不~水土。6 吃(药):内~。7 乘,用:~牛乘(chéng )马。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