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臞的拼音、解释、组词

枯臞的简介:

kū qú
1.干瘦。多形容人体。 2.喻学养不足。

  • AI解释

词语“枯臞”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分别是“枯”和“臞”。在这里,“枯”是指干枯、无生气的状态;“臞”则是形容瘦弱的意思。综合起来,“枯臞”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文学作品或某些特殊语境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因缺乏生命力而显得憔悴或者极度消瘦的样子。

详细解释

  • :表示干涸、缺乏水分的状态,也常用来比喻失去生机。
  • (qú):意为瘦弱,形体消瘦。
  • 结合:“枯臞”通常用来形容因长期疾病、营养不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极度虚弱或干瘪无肉的状态。

造句

  1. 这个久病卧床的老人面色枯臞,身形瘦削,让人看了很是心疼。
  2. 经历了长时间的饥饿和战争,城中的百姓多是枯臞之相,看上去毫无生气。
  3. 病床上的老王骨瘦如柴、面色枯臞,医生说他再不注意身体恐怕要经受更多的痛苦。
  4.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孩子变得枯臞不堪,家长倍感焦虑。
  5. 长时间在沙漠中行走的探险家因为缺水而显得面容枯臞,体力明显下降。

分词解释

1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2 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