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的拼音、解释、组词

梁上君的简介:

liáng shàng/shǎng jūn
1.见"梁上君子"。

  • AI解释

《梁上君子》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常用于描述窃贼或者偷盗行为。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有文献记载:“(刘)宠在洛阳时,尝于省中夜卧听宫人声,知是梁上君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刘宠担任洛阳太守期间,在某个夜晚听到宫女的声音,认为窃贼就是“梁上君子”。后来,“梁上君子”这一词语逐渐成为形容偷盗者的固定用语。

详细解释:

  • 来源:古代中国,东晋时期。
  • 含义:“梁上君”原指居住在屋顶梁上的男子,后引申为窃贼或者行为不端之人。这种说法体现了古人对于盗窃行为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 用法: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夜间潜入民宅或办公场所进行偷盗的人。

造句:

  1. 古代官府的告示中写道:“凡发现梁上君子者,将给予重赏。”
  2. 小区保安巡逻时提醒居民注意防范:“现在是晚上,不要让家中的财物成为梁上君子的目标。”
  3. 村民们讲述了关于“梁上君子”的故事,提醒孩子们夜晚不要单独留在家中。
  4. 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里,工作人员怀疑有梁上君子潜入了房间,但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5. 电视剧中,主人公在查案过程中使用了“梁上君子”这一概念来描述嫌疑人,增加了情节的趣味性。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梁上君子》这个词的文化背景和日常用法。

分词解释

liáng

1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栋~。~上君子(指窃贼)。2 桥: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3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山~。车~。4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5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6 姓。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