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让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让的简介:
mín ràng
1.民众间相互谦让的精神。
1.民众间相互谦让的精神。
- AI解释
词语“民让”在中文中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谦逊、礼让的态度或行为,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或者处理社会事务时表现出来的品德。这个词更多地强调个人之间相互尊重和体谅的心理状态,其核心在于“让”,即不争强好胜、主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精神。
详细解释
- 民:指的是人民、民众。
- 让:指礼让、谦让。
综合来说,“民让”是指社会大众在交往过程中展现出的谦逊与礼让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态度能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对于构建和睦的社会环境有着积极作用。
造句
- 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小张展现了民让的精神,他主动提议将项目的重要部分交给更有经验的同事负责。
- 社区活动时,老李总是先礼让给年轻人参与机会,这种行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 小区居民之间发生了一些小摩擦,但大家都秉持着民让的原则,尽量避免冲突,选择平和解决。
- 他经常强调,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展现出民让的精神,带动团队成员共同进步。
- 在处理邻里间的矛盾时,张阿姨总是采取民让的态度,用理解和耐心化解了多次不必要的争执。
分词解释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让
ràng
1 不争,尽(jǐn)着旁人:~步。~位。谦~。2 请:~茶。3 许,使:不~他来。4 任凭:~他闹去。5 被:~雨淋了。6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转(zhuǎn )~。7 闪避:~开。当仁不~。8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9 古同“攘”,侵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