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的拼音、解释、组词
洋务的简介:
yáng wù
1.清末指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亦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 2.香港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1.清末指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亦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 2.香港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称交涉及倣效西方的事务。《文明小史》第二回:「原来柳知府一心只想笼络外国人,好叫上司知道说他讲求洋务。」
《洋务》一词主要指的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清政府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而进行的一系列学习和借鉴西方技术、器物的活动。这一时期的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兴办近代工业、引进和发展军事科技、建立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方面。
详细解释:
-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由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官员倡导与实施的一系列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活动。旨在通过吸收和模仿西方技术来增强国家军事实力,并促进经济发展。
- 洋务运动内容:
- 建立近代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 发展军事:组建新式海军,设立武备学堂;
- 教育改革:开设各类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学校。
造句实例:
-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并使用蒸汽机。
- 李鸿章在洋务派的推动下创办了多个近代企业,以增强中国的工业实力。
- 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虽然未能彻底改变国家的命运,但对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
- 洋务教育促进了中国早期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的发展。
- 尽管洋务运动最终未完成现代化目标,但它为后来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这些句子涵盖了洋务运动的内容、影响及其在历史上的意义等不同方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与实践内容。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