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的拼音、解释、组词
沐猴的简介:
mù hóu
1.猕猴。
1.猕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猕猴的别名。参见「猕猴」条。
词语“沐猴”在古代汉语中并非单独使用,而是与“然冠带”连用,“沐猴而冠”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虚有其表、徒具形式、名不符实的人或事物。它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后世多以“沐猴而冠”比喻那些外表装扮得像很文雅、很有教养,但实际上却行为粗野、不堪入目的人。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沐猴意指猕猴。在古代,人们可能把猕猴洗浴打扮成人的样子。
- 引申意义:“沐猴而冠”中的“沐猴”,比喻那些虽然被装扮得像人一样,但实际上却本质未变、行为粗鄙的人或事物。
造句
- 小王表面上看起来文质彬彬,但他的言行举止常常让人觉得他在“沐猴而冠”,实在让人不齿。
- 这场演出的演员虽然穿着华丽的衣服,但是他们的演技差强人意,倒像是在“沐猴而冠”。
- 有些人总是喜欢用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来粉饰自己的人生,这就像戴着王冠的猕猴一样虚假。
- 别看他的学历高、职位显赫,实际做事时却显得很肤浅,仿佛是“沐猴而冠”,让人无法认真对待他的话或行为。
- 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把产品包装得非常奢华,但其本质质量并不好,这不就是典型的“沐猴而冠”吗?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