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羞之奠的拼音、解释、组词

时羞之奠的简介:

shí xiū zhī diàn
羞:同“馐”,食品。用应时的食品祭祀鬼神。旧时迷信,所谓虔诚的祭奠。

  • AI解释

“时羞之奠”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古汉语或现代汉语词汇,看起来它是由两个词组成的:一个是“时羞”,另一个是“之奠”。我们先分别解释这两个部分。

  1. 时羞
  2. “时”指的是当时、当前的意思。
  3. “羞”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新鲜的、珍贵的食物。因此,“时羞”一般用来形容当季的新鲜食材或珍馐美味。

  4. 之奠

  5. 在这里,“之”是结构助词,起到连接作用;“奠”本义是指祭奠、祭祀的行为。

结合上述解释来看,“时羞之奠”可能指的是以当季的珍贵食材进行的祭奠仪式。不过这个表达方式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搭配,在日常语言中较少使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我们可以构建一些情景来造句:

  1. 在春季的时令,用时鲜的蔬菜和鱼虾准备了一顿特别的时羞之奠。
  2. 每逢节日,家族会举行时羞之奠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与怀念之情。
  3. 季节更替之时,人们往往会进行时羞之奠来庆祝当季食材的丰富。
  4. 为了纪念先人,我们精心准备了时羞之奠,希望以此能感受到他们的慈爱。
  5. 农村地区的人们常常会举行时羞之奠,用新鲜的果蔬和鱼肉祭拜天地神灵。

请注意,“时羞之奠”并非固定成语或俗语,在使用时应确保表达清晰、准确。如需更精确的含义或有其他特定需求,请告知。

分词解释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xiū

1 感到耻辱:~耻。~辱。~恶。2 难为情,害臊:害~。~惭。~臊(sào )。~愧。含~。~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怯。~涩。3 使难为情:~人。你别~我。4 进献:“~玉芝以疗饥”。5 同“ 馐 ”。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diàn

1 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祭~。~酒。2 稳固地安置:~都(dū ㄉㄨ)。~基。~定(使稳固安定,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