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的拼音、解释、组词

月旦的简介:

yuè dàn
1.指旧历每月初一。 2.指月旦评。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每月初一。《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常以月旦祓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

2. 品评人物。参见「月旦评」条。《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曰:『尚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月旦》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尤其与古代士人评价人物品行有关。具体而言,“月旦”是指每月初一(即每月的第一个朔日),当时一些著名的人物、学者或文人会在这一天聚会,对时下人物进行评论和议论,这种行为通常会受到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些言论往往涉及到个人的道德品质与社会地位。

月旦评”是汉末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评语活动。东汉末年,士大夫们喜欢在每月初一聚集在一起品评人物、谈论时事,这就是所谓的“月旦评”。这个名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由著名学者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发起的,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评价方式,并且这种评价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以下是以“月旦”为背景的五个造句:

  1. 在古代的士人群体中,“月旦评”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活动,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和道德的高度关注。
  2. 他的文章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在每月初一的聚会讨论中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如同当年的“月旦评”一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3.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有“月旦评”的形式存在,但人们对于人物品行的评价和交流仍然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历史上的“月旦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言论活动,它还承载着对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探讨。
  5. 现在我们虽然不再进行正式的“月旦”,但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对时事的看法和评价,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互动形式。

分词解释

yuè

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dàn

1 早晨:~暮。通宵达~。枕戈待~。2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日(a.明天:b.白天)。3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老~。花~。4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