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的拼音、解释、组词
旱魃的简介:
hàn bá
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为虐。
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为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旱神。《诗经.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干旱之鬼曰旱魃。」
《旱魃》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说中的怪物,代表着长期不降雨、引发大旱灾的自然灾害。在中国神话和古典文学中,“旱魃”通常用来形容那种使土地干涸、农作物枯萎的恶劣天气现象或自然力量。
详细解释:
- 来源:在古代文献中,《说文解字》中有记载:“旱魃,旱气也。”
- 形象与特性:传说中的“旱魃”是一种无形无质但能带来极度干旱的生物。它能够吸收大地上的水分,使得土地干裂、庄稼枯死。
- 故事背景:在《山海经》等古代文献中,有记载古人为了应对因“旱魃”引起的严重干旱而进行祭祀活动或者寻找解救方法的故事。
造句:
- 自从那一年的旱魃降临后,田里的庄稼几乎全部枯死了。
- 祖父常常讲述关于旱魃的故事,提醒我们珍惜每一滴水。
- 在旱魃肆虐的季节里,村民们只能依靠收集雨水来维持生活。
- 为了驱赶旱魃,村长召集了全村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祈雨仪式。
- 虽然今年没有出现旱魃,但依然需要时刻注意节约用水,以防不测。
这些句子旨在表达“旱魃”这一概念在文学、民俗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中的象征意义。
分词解释
旱
hàn
1 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与“涝”相对:~季。~灾。干~。防~。2 非水田的、无水的、陆地上的,与水无关的:~井。~田。~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