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上的拼音、解释、组词
条上的简介:
tiáo/tiāo shàng/shǎng
1.谓备文向上陈述。
1.谓备文向上陈述。
- AI解释
《条上》通常是指古代官员向皇帝或上级呈递的奏折,是一种正式、规范化的书面报告形式。这种文件用来陈述意见、建议或是具体问题,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的一种重要文书类型。
详细解释
- 用途: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家事务中的某一特定问题,或是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 格式和要求:条上的格式需要非常严谨,通常包括标题(如:“某事条上”)、正文内容、结语等部分。语言表达应庄重而清晰,不允许有过多的个人情感色彩或不实之词。
- 写作技巧:由于是官方文件,因此在用词和结构上有严格的规定。例如,开头可能会直接表明来意:“臣某条上”;主体部分会详细阐述问题所在以及可能的原因分析、建议措施等。
造句
- 古代官员为了表达对当前政策的看法,常常会选择写一份《条上》。
-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问题,大臣们在撰写《条上》时通常都会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 明朝时期,很多重要法令都是通过皇帝批阅各地官员呈上的《条上》来制定和实施的。
- 条上中常常会提到一些具体的数字或事实依据作为支持观点的论据。
- 在古代,《条上》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展现文人学识的重要途径。
分词解释
条
tiáo,tiā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6 量词。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