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堂九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易堂九子的简介:
yì táng jiǔ zǐ
1.指清初魏禧等九个文学家。禧父兆凤,于明亡后削发隐居江西宁都县翠微峰,名其居室曰易堂。禧与兄际瑞﹑弟礼以及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曾灿讲学于此,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道光间,彭玉雯编有《易堂九子文钞》。
1.指清初魏禧等九个文学家。禧父兆凤,于明亡后削发隐居江西宁都县翠微峰,名其居室曰易堂。禧与兄际瑞﹑弟礼以及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曾灿讲学于此,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道光间,彭玉雯编有《易堂九子文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明末清初宁都魏禧与兄际瑞、弟礼、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曾灿、彭士望、林时益等九人,於邑境翠微峰下创易堂,以古文授徒,时称「易堂九子」。见《国朝先正事略.卷三七.文苑.魏叔子先生事略》。
《易堂九子》是指清朝初期在广州(当时为南海)的一批思想家,他们聚集在南海黄士洞的易堂中进行学术交流和著书立说。这批学者对当时的清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了岭南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详细解释:
- 时间与地点: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约1648-1702),主要活动地点在广东南海黄士洞的易堂。
- 成员构成:主要包括陈恭尹、梁佩兰、屈大均、侯方域、梁朝栋、梁佩兰之子梁彦光、彭孙贻等九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学术背景,但共同点是他们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文化自立。
- 思想特点:强调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重视经史研究与实学精神,注重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如国家治理和民生改善。
造句:
- 清代岭南文化中,易堂九子是推动学术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 易堂九子的著作至今仍被学者研究,以探究清初的思想动向。
- 通过学习《易堂九子》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在现代教育中引入易堂九子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经世致用意识。
- 易堂九子所倡导的实学精神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分词解释
易
yì
1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与(容易对付)。~于。2 和悦:平~(➊态度谦逊和蔼;➋指语言文字浅显)。3 改变:~手。~地。变~。4 交换:交~。贸~。5 轻慢:贵货~土。6 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其田畴。7 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8 姓。
堂
táng
1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公~。过~。4 量词:上了一~课。一~家具。
九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