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流的拼音、解释、组词

从善如流的简介:

cóng shàn rú liú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流水般的自然顺畅。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语出《左传.成公八年》。△「从诲如流」、「从谏如流」

2. ◎1《左传.成公八年》晋1>栾书2>侵蔡3>,遂侵楚4>,获申骊5>。楚师之还也,晋侵沈6>,获沈子揖初7>,从知、范、韩8>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 〔注解〕 (1) 晋:春秋时国名,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栾书:春秋时晋国大夫,生卒年不详。栾,音ㄌㄨㄢˊ。 (3) 蔡:春秋时国名,约位于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带。 (4) 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5) 申骊:春秋时楚国大夫,生卒年不详。骊,音ㄌ|ˊ 。 (6) 沈:春秋时国名,地约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7) 揖初:春秋时沈国国君,生卒年不详。 (8) 知、范、韩:指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 ◎2《左传.昭公十三年》对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

3. 「从善如流」这句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八年》。春秋时,列国林立且彼此征伐不断。根据《左传.成公六年》的记载,该年秋天,楚国率兵攻打郑国,当时和郑国订有盟约的晋国于是派兵前往援助,并且还乘机攻打临近的蔡国。楚军一听到消息之后,马上动员申、息二地的军队,准备援救蔡国。这时,晋军将领赵同、赵括向主帅栾书建议正面迎击,向楚国进军。正当栾书准备下令时,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却劝他说:「我们是来援救郑国的,郑国的危机解除,我们不但不退兵,还去攻打蔡国,已经是不义之战了,现在还触怒楚国,真打起来一定赢不了。就算赢了,也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栾书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因此决定撤军。这种能接受部属提出好意见的处事态度,在《左传.成公八年》就提到说,晋军得以屡获战功,多在于栾书能听从知庄子等三人的建议,另如能掳获沈国国君揖初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此对于栾书攻打沈国获胜的这件事,就有君子评论说:「从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说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是最适当的行为。典源又见《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的故事在此处则是表述楚国的公子比不得民心,也不像齐桓公那样重用人才,听从正确的意见,因此无法得到王位。后来,「从善如流」被用来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

1. 比喻乐于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导、建议。【例】市长从善如流,接受市民建议,将这块水鸟栖息地辟为自然保护区。

1. 比喻乐于接受善意的劝导。《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晋书.卷六二.祖逖传》:「且好学不倦,从善如流。」也作「从善若流」。

从善如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接受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或建议如同水流一样顺畅自然。这个成语源于《左传·僖公十五年》,原文为“言之不从,是吾德薄;从之如流。”它强调了听从劝谏、改正错误时应该像流水那样平和而迅速。

详细解释:

  • :采纳、接受。
  • :好的意见或建议。
  • :如同。
  • :水流,形容自然顺畅的样子。

成语意在赞扬那些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正确建议的人,无论这些建议来自何方,都能够迅速地改正错误或完善自我。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体现。

造句:

  1. 公司领导非常注重团队的意见反馈机制,大家都认为从善如流的文化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2. 他总是能够从善如流,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这使他在工作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3. 这位经理对团队成员提出的合理建议都积极采纳,真是从善如流的好榜样!
  4. 在这次项目改进过程中,我们部门所有同事都能够从善如流,很快达成了共识。
  5. 领导总是能够迅速地接受合理的意见和批评,这种从善如流的态度令人十分佩服。

分词解释

cóng,zòng

1 跟随:愿~其后。2 依顺:顺~。盲~。~善如流。3 采取,按照:~优。4 从事;参加:~业。~政。投笔~戎。5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6 跟随的人:侍~。仆~。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主~。~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shàn

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2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3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4 友好,和好:友~。亲~。和~。5 熟悉:面~。6 办好,弄好:~后。7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8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9 好好地:~待。~罢甘休。10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11 姓。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