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本通俗小说的拼音、解释、组词
京本通俗小说的简介:
jīng běn tōng/tòng sú xiǎo shuō/shuì/yuè
话本小说选集。编者不详。收录七篇作品,即《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然有学者以为此书系抄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窜易词句,改题篇目,乃缪荃孙伪造。
话本小说选集。编者不详。收录七篇作品,即《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然有学者以为此书系抄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窜易词句,改题篇目,乃缪荃孙伪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宋代话本小说集。全书已残缺不全,民初缪荃孙曾据元人写本影印刊行其中七篇,即:《碾玉观音》、《萻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抝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缪氏自言尚有定州三怪、金主亮荒淫两篇未刊。这九篇又见明冯梦龙辑《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惟篇名及文字略有不同。内容多取材市井平民的生活,运用民间语言颇为熟练。
《京本通俗小说》是古代文学的一种类型,指的是产生于元代至明代初期,以北京为背景或主要地点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这类作品多采用民间口语,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伦理道德以及各种奇闻逸事等。《京本通俗小说》是研究古代中国市井文化、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重要资料。
详细解释
- 时间背景:这些作品大都创作于元代至明代初年,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 语言特征:以白话文为主,文字通俗易懂,接近当时北京地区的口语表达方式。
- 内容范围:涵盖了爱情故事、传奇人物、历史事件的传说等多种题材。这些故事不仅有娱乐性,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造句
- 这本书中的《碾玉观音》情节曲折离奇,文笔生动活泼,是研究《京本通俗小说》的一部佳作。
-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碾玉观音》,总想亲眼看看那块传说中的玉观音究竟是何模样。
- 《京本通俗小说》里的《错斩崔宁》让我了解了元代社会中一些法律执行上的问题,真是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
- 阅读这些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习俗和伦理道德观。
- 在古代北京的市井生活中,《京本通俗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生动的故事。
以上造句通过具体的作品名称(如《碾玉观音》、《错斩崔宁》)来展示《京本通俗小说》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同时展示了这些作品在文化研究中的价值和对读者产生的影响。
分词解释
京
jīng
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剧。~师(首都的旧称)。~绣。~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族。5 姓。
本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
通
tōng
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俗
sú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小
xiǎo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2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3 时间短:~坐。~住。4 年幼小,排行最末:~孩。5 谦辞:~弟。~可。~人(①谦称自己,指地位低;②指人格卑鄙的人;③指子女;④小孩儿)。6 妾:~房。
说
shuō,shuì,yuè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4 责备:数~。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