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帻的拼音、解释、组词

介帻的简介:

jiè zé
1.古代的一种长耳裹发巾。始行于汉魏,即后来的进贤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尊卑贵贱通用的头巾。《隋书.卷一一.礼仪志六》:「帻,尊卑贵贱皆服之。文者长耳,谓之介帻。」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五.驾宿明堂斋殿行禋祀礼》:「乐工皆裹介帻如笼巾,著绯宽衫,勒帛。」

介帻》一词较为少见,其含义和用法需要进一步澄清。在常见的古代文献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介帻”这个词。根据字面拆解,“介”通常与甲胄、盔甲相关联;“帻”是古代的一种头巾或帽子。结合这些信息推测,“介帻”可能指的是某种与盔甲相关的头盔或者配戴于甲胄之上的帽子。

然而,这种解释依赖的是对词意的推断,并非来自权威文献的明确定义。若此为特定历史时期、文学作品或地方方言中使用,需具体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确认。

为了给出准确信息和避免误传,在没有找到确切出处前,我们暂不提供“介帻”的详细解释。但可以基于上述推测尝试造句:

  1. 在古代战场上,将军们不仅身披重甲,还会头戴一种名为“介帻”的特殊头盔以示身份。
  2. 历史小说中常有描写将士头戴“介帻”,手持长矛的形象。
  3. 传说中的武士除了坚固的铠甲外,还戴上了精致的“介帻”来遮挡箭矢。
  4. 介帻”的样式丰富多样,既有实用性的也有象征身份地位的功能。
  5. 舞台上扮演武将的角色时,演员们会特别注意佩戴符合角色设定的“介帻”。

请注意上述句子是基于对“介帻”可能含义的理解而创作的示例,并非历史事实。如果实际需要了解该词的具体意义或使用场景,请提供更详细的背景信息或者查找相关文献资料。

分词解释

jiè

1 在两者中间:~于两者之间。~词(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入。2 这样,这么:像煞有~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3 放在心里:~意。~怀。4 耿直:耿~。5 甲:~胄。~壳。6 个(用于人):一~书生。7 大:~圭(大玉)。8 传统戏曲脚本里表示情态动作的词:笑~。饮酒~。9 助:~寿。10 姓。11 古同“芥”,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