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诛的拼音、解释、组词
伏诛的简介:
fú zhū
〈书〉伏法。
〈书〉伏法。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伏法、受死。【例】恶行满贯的歹徒终于伏诛。
1. 伏法、受死。《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蔡修亦以复辟之谤伏诛。童贯初贬恶州居住,量移郴州。」《三国演义》第三回:「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伏诛》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它主要指的是将罪犯逮捕并处决的意思。具体解释如下:
- 伏:意为隐藏或隐蔽。
- 诛:则表示惩罚、惩治或者处死。
合起来,“伏诛”即是将已经确定的罪行,并将其施以严刑峻法,通常意味着公开处决。
造句
- 古代朝廷一旦发现有危害国家安危的大臣,便会下达通缉令,捉拿归案后进行伏诛。
- 在古代刑罚非常残酷,那些犯了不可饶恕之罪的人会被依法处以死刑,这就是所谓“伏诛”。
- 《三国演义》中提到的严惩叛逆者的行为可以用“伏诛”来形容。
- 历史上,许多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往往采取极端手段对反对势力进行伏诛。
- 在古代社会,很多罪行严重的案件都会被判处极刑,这就是所谓的“伏诛”。
请注意,“伏诛”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此外,由于它涉及到严重的法律和伦理问题,所以在表达时需要谨慎。
分词解释
伏
fú
1 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 低下去:此起彼~。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降~。降龙~虎。5 隐藏:~兵。埋~。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