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枳的拼音、解释、组词
伐枳的简介:
fá zhī
1.《后汉书.岑彭传》:"﹝岑熙﹞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后因以"伐枳"为颂扬官吏善政的典故。
1.《后汉书.岑彭传》:"﹝岑熙﹞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后因以"伐枳"为颂扬官吏善政的典故。
- AI解释
《伐枳》出自《庄子·外物》,原文如下:“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高数十丈。楚王闻之,使大夫二人往请焉。曰:‘愿借社木为台基。’匠石辞焉。曰:‘我将曳而行矣。’三日,匠石荷杖而过其门。弟子问曰:‘树已见公乎?’曰:‘未。’问曰:‘岂无复美者?’曰:‘未。’明日,弟子案行其树,则亡(同“无”)所见。曰:‘此非所谓伐枝留本干,削核而爱其脂者乎!’”
解释: 1. 《伐枳》中的“伐枳”是指砍伐树木。这里指的是匠石在经过曲辕时,看到了一棵巨大无比的栎社树。 2. “匠石之齐”,意思是匠石要到齐国去。 3. “见栎社树”,匠石在路上见到了一棵巨大的栎社树。 4. “絜高数十丈”,形容这棵树非常高大。 5. “匠石辞焉”,匠石拒绝了楚王的请求,表示自己会把那棵树拖走。
造句: 1. 《伐枳》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全面考虑,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忽略根本问题。 2. 这个案例就是《伐枳》的一个现实版,有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利益,最终自食其果。 3.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我们不能像匠石那样《伐枳》,要深入考察对方的实质能力与信誉。 4. 领导者在做决策前,也需要避免《伐枳》的心态,即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5. 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会借鉴《伐枳》的故事精神,在处理问题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能只看局部而忽略整体。
分词解释
伐
fá
1 砍:~树。砍~。2 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3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