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还珠的拼音、解释、组词

合浦还珠的简介:

hé pǔ huán zhū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合浦珠还」。见「合浦珠还」条。

2. 此处所列为「合浦珠还」之典源,提供参考。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据《艺文类聚.卷八四.宝玉部下.珠》引)孟尝1>为合浦2>太守3>。郡境旧采珠,以易4>米食。先时二千石5>贪秽6>,使民采珠,积以自入7>。珠忽徙去8>,合浦无珠,饿死者盈路9>。孟尝行化10>,一年之间,去珠复还。 〔注解〕 (1) 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人。策孝廉,举茂才。任徐县令,迁合浦太守。后因病去官,隐处穷泽,身自耕佣。桓帝时屡被荐举,终不用。 (2) 合浦:汉代郡名。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北,濒廉江东岸,南临东京湾,沿海古产珠。 (3) 太守:职官名。秦设郡守,管理一郡政事,秩二千石。汉景帝时更名太守。 (4) 易:交换。 (5) 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太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此指之前的太守。 (6) 贪秽:贪污。秽,音ㄏㄨㄟˋ。 (7) 自入:将财产据为己有。 (8) 徙去:迁移至他处。 (9) 盈路:遍地都是。 (10) 行化:推行教化。〔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孟尝》

3. 此处所列为「合浦珠还」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东汉时合浦郡内产珍珠,居民从海港中采集珍珠,以换取生活所需的米食为生。之前在此任职的官吏,大多贪污不法,将人民采集的珍珠,几乎据为己有,也因为滥采,珠蚌后来都迁移到别处。导致合浦郡再也没有生产珍珠,人民因此无法维持生活,于是,路上到处都可看见因为饥饿而死的人。后来孟尝到此任职,一改之前的弊端,推行教化,端正风俗,一年之后,珠蚌再度回来,合浦郡又恢复盛产珍珠了。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合浦珠还」,比喻物品失而复得,亦用于比喻人离开而复返。

1. 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参见「合浦珠还」条。《幼学琼林.卷三.珍宝类》:「孟尝廉洁,克俾合浦还珠。相如勇忠,能使秦廷归璧。」

词语释义

合浦还珠:这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贤德或物品的价值能够重新获得或者回归原来的地方和主人。在历史上,它最初是用来形容汉朝时期南海郡的合浦地方官吏清廉爱民,治理有效后珍珠又回到这个地方的故事。后来,“合浦还珠”逐渐演化为一个表达人品高尚、物归原主等意思的成语。

造句

  1. 李明在外地工作多年后,终于回到家乡,发现父母的身体依然健康如初,真是“合浦还珠”,令人欣慰。
  2. 这次失窃的名画竟然被一位热心市民送回了美术馆,真是“合浦还珠”的佳话。
  3.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调整,这个地区再次焕发了生机活力,人民生活富足安康,确实是“合浦还珠”。
  4. 王经理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他的公司业务也蒸蒸日上,可以说他做到了“合浦还珠”,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5. 这次学校运动会,我们班凭借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真是让人觉得“合浦还珠”。

以上造句展现了成语的广泛适用性,不仅限于描述物品归还原主的情景,还能够用来赞美人的品德或事情的美好结果。

分词解释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1 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2 姓。

huán,hái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3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4 同“ 环 ”,环绕。5 姓。

zhū

1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蚌。~宝。~花。夜明~。~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2 像珠子的东西:汗~。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