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君子的简介:

jūn zǐ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ㄧ以小人之心度~之腹。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才德出众的人。【例】君子风度、大雅君子

1. 在位者或君王。《易经.乾卦.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礼记.曲礼上》:「故君子式黄发。」唐.孔颖达.正义:「君子谓人君也。」

2. 才德出众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礼记.曲礼上》:「博闻彊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3. 称谓。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在古代中国,"君子"一词常用于描述具有高尚品德和行为规范的理想人格。它不仅强调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还包含了外在的行为标准和社会责任。"君子"的概念涵盖了智慧、诚实、公正、勇敢等多方面的品质,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概念。

详细解释

  1. 品德卓越:指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 言行一致:强调个人的言论和行为应当保持一致,不虚伪。
  3. 宽厚待人:对他人宽容、体谅。
  4. 知行合一:不仅懂得道理,更重要的是能够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些道理。

造句

  1. 他为人处世总是那么得体大方,真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2. 孔子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这句话体现了君子对道德与真理的追求。
  3. 在这次慈善活动中,这位企业家展现了君子般的慷慨和仁爱之心。
  4. 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作为一名真正的君子,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5. 通过多年的历练,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君子风范。

这些造句不仅展示了“君子”一词的含义,还体现了它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