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饥画饼的拼音、解释、组词
充饥画饼的简介:
画个饼子来解饿。比喻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际。也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画饼充饥」。见「画饼充饥」条。
2. 此处所列为「画饼充饥」之典源,提供参考。 《三国志.卷二二.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卢毓》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在职三年,多所驳争。诏曰:「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可谓明试有功,不懈于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使毓自选代,曰:「得如卿者乃可。」毓举常侍郑冲,帝曰:「文和,吾自知之,更举吾所未闻者。」乃举阮武、孙邕,帝于是用邕。前此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窗)〔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1>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2>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帝纳其言,即诏作考课法。 〔注解〕 (1) 卢生:卢毓(?∼西元257),字子家,三国魏涿郡人。十岁而孤,以学行见称。颇得魏明帝赏识,下诏任其为吏部尚书,掌管人才选用。 (2) 啖:音ㄉㄢˋ,吃。
3. 此处所列为「画饼充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画饼,画成的饼。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价值。根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卢毓为人正直不阿,敢于上谏直言,颇得魏明帝赏识,任命为吏部尚书,担任推举人才的工作。魏明帝向来厌恶那些声名显扬,却无才学的人,这时刚好中书郎一职出缺,于是下诏要求卢毓推举人才时要注重真才实学,不要选那些徒具名声的人,否则便像在地上画饼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后来「画饼充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徒具虚名而无益于实际。亦用来比喻徒事空想无益于事。
词语“充饥画饼”源自古代的一个典故。此成语出自《新唐书·马周传》,用以比喻空想或徒劳无功地安慰自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详细解释
-
出处:该词源于唐代名臣马周的故事。据说他在年轻时曾向友人提到“饼”,但只是口头描绘饼的形状和味道,并没有实际拿到饼来吃,以此比喻只能空想解决饥饿问题。
-
含义:用虚假、不切实际的方法来安抚或欺骗自己或他人,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
用法:常用于批评那些仅是表面应付而未能实质解决问题的行为或做法。
造句
- 面对公司的财务困境,他只是空谈削减开支的策略,真是充饥画饼。
- 尽管他提出了一些看似可行的意见,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充饥画饼,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 别以为表面功夫就能解决所有难题,这无异于充饥画饼。
- 对于那些没有实际行动,只是空谈的人和事,我们不妨称为充饥画饼。
- 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只靠口号,而要拿出真措施,否则就会像充饥画饼一样徒劳无功。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充饥画饼”这个成语不仅传达了一种批评的态度,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
分词解释
chōng
1 满、足:~足。~实。~分(fèn )(➊足够;➋尽量)。~沛。~裕。2 填满,装满:填~。~满(➊填满,布满;➋充分具有)。~耳不闻。~电。汗牛~栋。3 当,担任:~当。~军。4 假装:冒~。~数(shù)。5 姓。jī
1 饿:~饿。~民。~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餐渴饮。~寒交迫。~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荒。~馑(灾荒)。huà
1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2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①成卷轴形的画;②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3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4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5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6 同“ 划 ”。bǐng
1 圆形薄片或扁圆形的面制食品:~干。烧~。烙~。月~。2 像饼的东西:铁~。豆~。~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