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剌的拼音、解释、组词
兀剌的简介:
wù là/lá
1.蒙古语ula的音译。鞋﹐靴。 2.无力貌。 3.衬词。犹兀良。
1.蒙古语ula的音译。鞋﹐靴。 2.无力貌。 3.衬词。犹兀良。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靴子。译自蒙古语。元.高安道〈哨遍.十载寒窗诚意套.尾〉:「新靴子投至能够完备,旧兀剌先磨了半截底。」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声狗拽车,蚊子穿著兀剌靴。」
2. 语尾助词,无意义。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颏和衣卧倒,软兀剌方才睡著。」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冷松松,软兀剌四梢难动。」
3. 发语词,多用于指点或转换语气。元.无名氏〈斗鹌鹑.半世飘蓬套.圣药王〉曲:「醉醺醺无日不登楼,兀剌抵多少风雨替花愁。」也作「兀良」。
关于“兀剌”一词,它在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从历史上看,“兀剌”通常指的是一种古代官职或地名。以下是基于常见理解的解释以及五个使用此词汇的例句。
解释
- 兀剌海:指的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片广阔的水域,可能是湖泊或者更广义上的水体区域。在某些文献中,“兀剌”作为地理名词使用,意指地理位置。
- 官职名称:“兀剌”有时作为元代的一种官职称呼,在《元史》等历史文献中有记载。
例句
- 在元朝时期,兀剌海是北方草原上的一个重要区域,经常出现在古代游牧民族的迁徙路线图中。
- 根据历史记录,兀剌曾经是一位重要的官员名号,具体职责和地位则需要进一步考证。
- 兀剌海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象征广阔的天地或者深远的历史。
- 在元朝的官制体系里,“兀剌”可能代表了一种特殊的职位或称号,负责管理边疆地区或者其他特定事务。
- 有学者推测,在某些历史时期,兀剌可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特殊称谓,用于标识皇族成员或其他重要的贵族。
请注意,上述解释基于对“兀剌”的常见理解,并且由于其意义可能因具体语境而异,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来确定确切含义。
分词解释
兀
wù
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2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