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瓯的拼音、解释、组词

击瓯的简介:

jī ōu
1.瓯﹐盛水或酒的陶瓷器。古人也用为乐器﹐盛水击之以和乐拍。后世演变至可单独奏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瓯,瓦盆。击瓯是一种唐代盛行的娱乐,即在瓦盆中分别加入不等的水量,利用箸来敲击,以和节拍。唐.皇甫枚《飞烟传》:「善奏声,好文墨,尤工击瓯,其韵与丝竹和。」

击瓯》并非一个正式的文学作品名称或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击瓯”的一种说法,指的是用手敲打瓷制的盘子发出响声的一种表演方式或者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瓯”通常是指古代的一种器皿,多为瓷器制品,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击瓯”常常作为一种意象出现,表达了诗人或文人的情怀、心境或是某种特定情境下的行为。

在现代汉语中,“击瓯”更多地被用作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或者描述性词语,用来描绘用手敲打瓷盘以发出声响的行为。这里所指的“瓯”,通常指的是类似于碟子或浅碗形状的器物。

详细解释

  • 含义:“击”是动作词,“瓯”是被动作的对象。“击瓯”即是指敲击瓷器的过程。
  • 用途与场合:这种行为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特定情境下的个人情感表达,或者作为一种娱乐活动。例如,在宴会、庆典等场合中,人们可能会通过击瓯来助兴或表达某种情绪。

造句

  1. 在那个盛大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桌旁,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击瓯欢庆。
  2. 古代诗人常常借击瓯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孤独感或是对生活的感慨。
  3. 那个夜晚,月光洒在院子里,我轻轻敲打着手中的瓷瓯,仿佛与天地共鸣。
  4. 戏曲舞台上,演员手持小小的瓷瓯,在表演时加入击瓯的动作,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5. 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击瓯,近年来也开始在一些现代文化节庆活动中重新被发现和传承。

分词解释

1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òng)。~破。~毙。~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2 攻打:~败。~毁。打~。声东~西。3 碰,接触:撞~。目~。肩摩毂(gǔ)~(亦作“摩肩击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