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凡民的简介:

fán mín
1.普通百姓;一般民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常人。《孟子.尽心上》:「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凡民》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出现,通常用来指代普通民众、百姓。这个词组主要出现在一些历史文献或古文之中。“凡”在这里是“一般的,普通的”,而“民”则是“人民”的意思。因此,《凡民》指的是普罗大众,不包括贵族或官员等特殊阶层的人民。

详细解释

  1. 古代语境:《凡民》一词在古代多用于描述普通百姓,它强调的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大多数人的状态、生活情况或是对待他们的态度。
  2. 情感色彩:这个词组带有较为平和甚至稍微有点同情的意味。它反映了一种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关怀。

造句

  1. 在古代文献中记载:“治国者不可忽视凡民的利益,因为只有他们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 “为官者应时刻心系凡民疾苦,才能真正做好官为民所用。”
  3. “历代圣贤都十分关注凡民的生活状态,力求让百姓过上富足安定的日子。”
  4. 在一次历史讲座中提到:“古代思想家们常常强调要体恤凡民之苦,体现了对普通民众深切的关怀之情。”
  5. 古文中曾有记载:“天子应当与凡民同甘共苦,方能获得真正的民心。”

以上句子旨在展现《凡民》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希望这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fán

1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庸。~夫俗子。2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尘。~心。3 所有的:~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4 总共:全书~二十八卷。5 大概,要略:大~。~例。发~(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4”。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