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竿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刀竿节的简介:
dāo gān jié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二月初八。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穿盛装赶来聚会。会场中央竖一刀竿。一壮年身穿红衣,绕竿唱歌跳舞后,跃上刀竿,脚踩刀刃,向上攀登,到顶点后鸣放鞭炮。此外还表演跳火海等节目。青年男女则聚集一起,举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等活动。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二月初八。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穿盛装赶来聚会。会场中央竖一刀竿。一壮年身穿红衣,绕竿唱歌跳舞后,跃上刀竿,脚踩刀刃,向上攀登,到顶点后鸣放鞭炮。此外还表演跳火海等节目。青年男女则聚集一起,举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等活动。
- AI解释
《刀竿节》,又称“砍刀节”、“斗牛节”,是中国少数民族布努瑶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五月初八举行,以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谷物丰收为主题。
详细解释
刀竿节是布努瑶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体现了布努瑶族文化中的农耕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结合。在这一天,人们会用砍下的竹子或木棍作为“刀”,将它们绑在一起形成高高的标杆,并围绕这些标杆进行各种活动和表演,如唱山歌、跳瑶舞等。此外,还有斗牛比赛,这是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一环。
造句
- 刀竿节上,热闹非凡的斗牛比赛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 每年的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广场上庆祝刀竿节。
- 我有幸参加了刀竿节,体验到了布努瑶族独特的传统文化。
- 刀竿节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 今年的刀竿节比以往更加隆重,为了更好地展示民族文化,还增加了许多新节目。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刀竿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布努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现平台。
分词解释
刀
dāo
1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2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3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4 姓。
竿
gān
1 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2 特指“钓鱼竿”:垂~。投~。~钓。3 古代指竹简:~牍(书信)。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