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琢磨的拼音、解释、组词
切磋琢磨的简介:
qiē cuō zhuó mó
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将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语本《诗经.卫风.淇奥》。后用「切磋琢磨」比喻互相研究讨论,取长补短,以求精进。
2. 《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1>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注解〕 (1) 匪:通「斐」,文采华美。
3. 切、磋、琢、磨:分别是对于动物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四种工艺材料进行加工整治的方式。例如《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就是这个意思。《诗经.卫风.淇奥》一文赞美卫武公的品德,是一位具有华美文采的君子,同时又有著虚心纳谏的美德。就如同玉石工匠致力于切磋琢磨动物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工艺材料一样,在行为上精益求精;因此他的举止,庄重威严,显赫而焕发。后来「切磋琢磨」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互相研究讨论,取长补短,以求精进。
1. 切、磋、琢、磨为对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种方法。语本《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后比喻互相研究讨论,以求精进。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
《切磋琢磨》这个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主要是用来形容人们在学问、技艺上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它具体由四个部分组成:切(cuō)、磋(cuō)、琢(zhuó)、磨(mó)。这四个字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工艺过程和行为准则:
- 切:指通过相互批评,发现自己的不足。
- 磋:意味着交流心得、探讨问题。
- 琢:比喻在他人或自身的启发下进行改进,如同用工具雕刻玉石一般精细打磨。
- 磨:是进一步的精雕细琢,使事物更加完美。
综合起来,“切磋琢磨”表达了一种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互相学习、相互指正来完善自我。
以下是使用“切磋琢磨”的五个造句:
-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学术上的切磋琢磨,共同进步。
- 在团队项目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切磋琢磨,才能使每个成员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 小明和小华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总是喜欢坐在一起切磋琢磨彼此的兴趣爱好。
- 为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经理们定期会进行管理经验的切磋琢磨。
- 在设计新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团队内外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入交流,切磋琢磨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