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贡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贡的简介:
nà gòng
1.古代诸侯向天子贡献财物土产。 2.明代科举制度准许人捐纳钱财入国子监,由生员捐纳者称纳贡,而由普通民人捐纳者称例监。清代有例贡,性质相近。
1.古代诸侯向天子贡献财物土产。 2.明代科举制度准许人捐纳钱财入国子监,由生员捐纳者称纳贡,而由普通民人捐纳者称例监。清代有例贡,性质相近。
- AI解释
《纳贡》释义
纳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的是古代社会中臣属向君主或上级机构呈献财物的行为。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古代的一种政治、经济行为,其中包含对上层统治者表示尊重和服从的成分。纳贡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具体取决于朝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
相关词组 - 进贡: 与“纳贡”意思相近,常用于指地方向中央或上级单位呈献财物。 - 输贡: 特别指臣服国向征服者缴纳贡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造句
-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对诸侯国进行纳贡,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 在古代中国,朝贡制度是与周边国家或地区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 历史上,明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严格的朝贡体系,通过这一方式控制了东南亚和东亚的部分地区。
- 《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孙权向曹魏纳贡的情节,象征着两国之间的和平往来与友谊。
- 宋代的福建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在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通过“通商纳贡”的方式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这些造句展示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纳贡”这一行为的具体场景和意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