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掖的拼音、解释、组词
缝掖的简介:
féng/fèng yè/yē
1.亦作"缝腋"。 2.大袖单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
1.亦作"缝腋"。 2.大袖单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
- AI解释
《缝掖》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通常用来指代古代的一种官职或学位。据《礼记·王制》记载,“大学之教,必由其家,而后入于大学。八年而出,曰‘束脩’。十年而出,曰‘束带’。十二年而出,曰‘缝掖’。”这里所说的“缝掖”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士人的一种标识。
《缝掖》在古代是一种学位或官职名称,意为穿着有缝衣袖的官服,它象征着学问和身份。这种称谓主要出现在儒家传统中,是对于有一定学术水平、道德修养的人所给予的一种荣誉或职位。
以下提供五个使用“缝掖”一词的造句:
- 中国古代士人达到一定的学业成就后,会被称为“束脩”、“束带”,最后获得“缝掖”的称号。
- 在古代官场中,“缝掖先生”是学者和官员之间的一种尊称。
-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曾被授予过“缝掖”之名,这不仅是对其学问的肯定,也是对其品德的认可。
- 虽然“缝掖”一词在现代已不再使用,但它所代表的求学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 现代教育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缝掖”的称呼,但那些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可以被视为新一代的“缝掖”。
需要注意的是,“缝掖”作为古代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上述解释与造句主要根据古籍文献进行解读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