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不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置之不理的简介:

zhì zhī bù lǐ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 AI解释

置之不理》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对别人的话或事情完全不理会、不予理睬的态度。这个词通常带有批评和不满的情绪色彩。

  • 词义解析
  • “置”:放置;
  • “之”:代词,指代某事或某人;
  • “不理”:不去管,即不予理会的意思。

  • 造句示例

  • 小王的话说完后,小李完全不听,只是坐回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玩手机,真是典型的《置之不理》。

  • 老板交代的小项目一拖再拖,员工们似乎都已经《置之不理》,任由它在角落里积灰。
  • 妈妈的一番忠告,小明却选择《置之不理》,最终导致了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 在讨论会上,对于小张提出的建议,大家集体表现出《置之不理》的态度,最终错过了一个可能的创新机会。
  • 他对于朋友的求助请求,总是《置之不理》,朋友们渐渐地对他失去了信心。

分词解释

zhì

1 放,摆,搁:安~。布~。~放。~身。位~。~信。~评。~疑。~辩。推心~腹。~若罔闻。~之度外。2 设立,设备:装~。设~。3 购买:添~。~办。~备。~买。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