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胜词的拼音、解释、组词

理不胜词的简介:

lǐ bù shèng cí
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

  • AI解释

词语“理不胜词”并没有直接出现在汉语典籍中,但从其结构和内容来看,可以理解为一个表达某种情景或道理难以用语言全部表达出来的成语。根据这个理解,“理不胜词”的意思大致是:道理虽然深厚、正确,但用言辞无法完全表述清楚。

这里提供五个基于“理不胜词”意象的造句:

  1. 会议中讨论的问题非常复杂,小李试图用简短的语言总结,却觉得“理不胜词”,未能把所有要点都表达完整。

  2. 他在给朋友解释一件事情时,因为事件本身的复杂性,感到自己似乎陷入了“理不胜词”的困境。

  3. 虽然他有千言万语想对父亲说,但是一开口就发现“理不胜词”,难以用言语完全传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4. 这次辩论赛中,双方辩手都运用了多种论据试图说服对方,但在某些关键点上仍然感到“理不胜词”。

  5. 她在写论文时总是觉得“理不胜词”,很多想要表达的深刻见解难以通过文字准确传达给读者。

需要注意的是,“理不胜词”并非一个标准成语或俗语,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对词语结构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在实际使用中,类似的表达可以采用如“言不尽意”、“欲说还休”等成语来替代。

分词解释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shèng

1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利。得~。~券(指胜利的把握)。~负。无往不~。2 超过,占优势:~似。优~。以少~多。3 优美的:~地。~景。~境。~迹。~状(胜景)。4 古代妇女的饰物:花~。彩~。5 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ēng ):~任。不~其烦。6 尽(旧读shēng ):不~感激。

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