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记的拼音、解释、组词
登科记的简介:
dēng kē jì
1.科举时代及第士人的名录。唐代有"登科记"﹐宋以后名"登科録"﹐亦称"题名録"。详载乡﹑会试中式人数﹑姓名﹑籍贯﹑年岁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并三场试题目。
1.科举时代及第士人的名录。唐代有"登科记"﹐宋以后名"登科録"﹐亦称"题名録"。详载乡﹑会试中式人数﹑姓名﹑籍贯﹑年岁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并三场试题目。
- AI解释
《登科记》,在古代中国的语境中,特指记录科举考试中录取情况的官方文书或私人编纂的书籍。科举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始于隋朝,止于清朝。它通过一系列公开考试来选择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担任国家各级官职。登科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被录取。
详细解释:
- 科举制度:这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考生需参加由官方组织的各种考试。
- 登科:指通过了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进士考试,并获得录取资格的人。在古代,这是极为荣耀的事情。
- 登科记:指的是记录所有通过科举考试并被正式录取的人员信息的文档或书籍。
造句:
- 在他的一生中,张三曾两度登上《登科记》,成为当时最为人称羡的知识分子之一。
- 老家的墙上挂着先祖的名字和登科时的照片,是家族骄傲的象征。
- 通过研究历代《登科记》中的记录,历史学家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教育及政治情况。
- 这个《登科记》上记载了李四自16岁起连续参加三次科举考试的过程及其最终的成功经历。
- 在那个时代,《登科记》不仅是个人荣誉的证明,也是家庭地位和社会声望的重要标志。
分词解释
登
dēng
1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3 记载:~记。~报。~载。4 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5 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 进:~崇(进用推崇)。7 方言,穿:~上靴子。
科
kē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
记
jì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