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赋的拼音、解释、组词

田赋的简介:

tián fù
中国历代政府对农田征收的税。名称历代有所不同。始于公元前594年。有些朝代将其他课征并入。明、清两代,田赋成为国家主要财政收入。

  • AI解释

《田赋》中的“田赋”在古代中国指的是向农民征收的土地税或土地租税,是古代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对农民所耕种的土地进行征税的方式之一。根据不同的朝代和地域,其征收标准、方式以及税率也会有所不同。通常,这种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国家的财政开支,包括军队建设、官僚体系运作等。

造句

  1. 历史书籍:唐朝初期实行了较为轻便的土地制度,并调整了田赋标准,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2. 学术讨论:研究宋代经济时,学者们特别关注了田赋改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3. 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提到的“田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以及农民的生活状态。
  4. 政策分析:古代政府对于田赋的征收方式和管理方法,在现代税制设计上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
  5. 教育故事:古代的小明从小便被教导要了解田赋的概念,明白税收与国家繁荣之间的联系。

分词解释

tián

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野。耕~。2 和农业有关的:~家。~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

1 旧指田地税:田~。~税。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5 古同“敷”,铺陈,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