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臂而起的拼音、解释、组词
攘臂而起的简介:
rǎng bì ér qǐ
攘臂:捋起袖子,伸出手臂;起:站起。形容兴奋、激动地站起来,准备行动。
攘臂:捋起袖子,伸出手臂;起:站起。形容兴奋、激动地站起来,准备行动。
- AI解释
《攘臂而起》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其含义丰富,用来形容人们因愤怒或激愤而迅速起身行动的状态。"攘"在古代汉语中有捋、撩起之意;"臂"指胳膊;"而"在这里起到连接的作用;"起"则是指站起来。综合起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因某种原因(如正义感、不满等)而激动地站起身来,准备采取行动的场景。
详细解释
- 攘臂:意为撩起袖子,露出手臂。
- 而:此处用作连接词,表示动作连续进行。
- 起:指站立起来。
成语《攘臂而起》强调的是人们因某种强烈的情感或动机迅速反应的场景。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民众对某些不公平行为的激愤反抗;而在现代,它也可以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在面对不公时快速行动的情景。
造句
- 当得知自己被无端辞退的消息后,他立刻攘臂而起,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 在听到社区遭受污染的消息后,许多居民攘臂而起,组织起来抗议企业的不当行为。
- 知道自己的辛勤工作未得到认可,小李马上攘臂而起,准备向公司提出合理诉求。
- 当了解到学校食堂食物质量问题时,学生们义愤填膺,纷纷攘臂而起,要求校方进行调查。
- 见到街头有人遭受欺凌,几个路过的学生毫不迟疑地攘臂而起,勇敢地上前相助。
这些造句反映了《攘臂而起》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既涵盖了个人行为也包括集体行动。
分词解释
攘
rǎng
1 侵夺,偷窃:~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羊,而子证之”)。~夺。~窃。~善(掠人之美)。2 推,排斥:~斥。~除。~夷(抵御外国侵略)。3 烦乱:~~(纷乱)。扰~。4 捋:~袂。~臂。
臂
bì,bei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力。~腕。~肘。左膀右~。助你一~之力。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起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