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夷的拼音、解释、组词

攘夷的简介:

rǎng yí
1.抗拒异族入侵。

  • AI解释

攘夷》这一词汇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主要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政策有关。在历史上,“攘”意为排除、抵御;“夷”,古代是对中国周边少数民族或异族的一种泛称。“攘夷”最初指的是抵抗外敌入侵,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攘夷”的含义逐渐转变为一种文化、政治层面的概念,不仅局限于军事防御。

详细解释

在具体的语境中,“攘夷”可以理解为在面对外来文化和势力时采取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既包括军事上的防备与抵抗,也涵盖了文化上的保护和传承。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并对当时的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造句

  1. 在明清时期,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攘夷》思想成为指导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理念。
  2. 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与挑战,我们应当秉持《攘夷》的精神,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又不能丢失本土文化的核心价值。
  3. 从古代的《攘夷》精神中汲取智慧,对于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4.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攘夷》的思想仍然提醒我们警惕外部不良因素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威胁。
  5. 历史上的《攘夷》行动虽然存在争议,但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与智慧。

分词解释

rǎng

1 侵夺,偷窃:~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羊,而子证之”)。~夺。~窃。~善(掠人之美)。2 推,排斥:~斥。~除。~夷(抵御外国侵略)。3 烦乱:~~(纷乱)。扰~。4 捋:~袂。~臂。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4 弄平:~为平地。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 怡 ”,喜悦。9 同“ 痍 ”,创伤。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