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袂的拼音、解释、组词
操袂的简介:
cāo mèi
1.《礼记.曲礼上》:"献民虏者操右袂。"本谓献俘时持其右袂以防异心。后用以指献捷。
1.《礼记.曲礼上》:"献民虏者操右袂。"本谓献俘时持其右袂以防异心。后用以指献捷。
- AI解释
《操袂》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出自古代典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用来形容古人整理衣袖的动作或行为,表达一种庄重、恭敬的态度或者表示警醒之意。
详细解释
- 袂(mèi):衣袖。
- 操袂:指的是用手整理衣服的袖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常有通过这种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或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
解释补充
操袂在古文中多用来表示: 1. 端庄、恭敬的态度。 2. 表示警醒、清醒或有所觉悟的状态。 3. 在一些场景中表达犹豫或者谨慎的意思。
造句
- 宋代文人王安石,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总是先“操袂”沉思,然后才下笔写文章,表现出他严谨治学的态度。
- 春秋时期,孔子讲学于杏坛之上,弟子们整齐地站立在四周,每当孔子有话要说时,他们都会“操袂”肃然起立,以示尊敬与听从教诲之心。
- 在古代的宫廷礼仪中,臣子觐见君主时常常需要“操袂”,既表示对君王的尊重,也显示出自己的恭谨态度。
- 当初刘备在草庐之中接待诸葛亮时,曾“操袂”迎接,并与其长谈,后来这段历史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故事。
- 三国时期的周瑜,虽然年轻却非常有才智,面对大敌东吴常常能够“操袂”思考对策,表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和沉稳的性格。
以上造句试图将《操袂》这一词汇置于古代文化背景中使用,以更好地体现其含义。
分词解释
操
cāo
1 拿,抓在手里:~刀。~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管(执笔,指写作)。~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2 控制、掌握:~舟。~纵。3 从事:~心。~办。~作。~持。~劳。~之过急。4 体力的锻炼,军事的训练:~练。~场。~演。上~。5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讲话:他~一口闽南音。6 行为,品行:~行。~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