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榜的拼音、解释、组词

安民榜的简介:

ān mín bǎng
1.安定民心的布告。

  • AI解释

安民榜》,在古代中国,通常指的是政府公告的一种形式。这类公告旨在向民众传达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的信息。它多用于地方官员宣布政令、颁布法令或者进行安抚告示等目的。内容一般包括劝诫百姓遵循法律,保障民生,以及安定人心等方面。

详细解释

  1. 背景与用途安民榜常在古代中国由各级地方政府发布,以传达重要政策信息或安抚民众情绪。
  2. 内容特点
  3. 安抚民心,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4. 公布朝廷的政令、法令,让百姓了解最新的政策措施;
  5. 解释政府决策背后的意图和意义,争取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造句

  1. 随着地方官员张贴安民榜的通知,村民们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2. 安民榜上写着新政策将如何改善乡村的道路设施,使村民对未来的建设充满期待。
  3. 村长在公告栏前仔细阅读了新贴出的安民榜,向村民们解释其中的各项措施。
  4. 在这次自然灾害之后,政府迅速发布了一份详细的安民榜来安抚当地居民的情绪。
  5.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土地纠纷问题,县衙门特地公布了一则重要安民榜

分词解释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bǎng,bàng

1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帖(官府的公告)。红~。张~。光荣~。~文。发~。~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