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方向的拼音、解释、组词

工农兵方向的简介:

gōng nóng bīng fāng xiàng
1.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际斗争的需要,从文艺工作的实际状况出发而提出的文艺工作方向。它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把立场转移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方面来,在思想感情上和工农兵打成一片,创造为工农兵服务﹑表现工农兵,并为工农兵所需要和便于接受的作品。

  • AI解释

工农兵方向》这个词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而更像是一种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方式或者某个时期的口号、标语。在历史背景中,这个短语可能指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种社会动员方式或宣传手段。“工”代表工人阶级,“农”代表农民阶级,“兵”则指军队或军人,它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下共同构成了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词汇反映了当时对于团结工农兵各阶层力量、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政治理念。

根据以上背景信息,可以尝试造出一些句子来说明其含义和使用场景:

  1.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工农兵方向》是广泛传播的口号之一,激励了无数工农兵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2. 学校里经常挂着写有《工农兵方向》标语的大字报,以此号召全校师生要密切联系实际、服务人民。
  3. 作为一位老革命战士,在回忆录中提到,年轻时最向往的就是能够为实现《工农兵方向》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现在看来,《工农兵方向》这个口号虽已过时,但它所体现的团结精神和共同奋斗理念依然是值得继承发扬的宝贵财富。
  5. 艺术家们用画笔记录下那个年代的生活,其中就有描绘工人、农民和军人携手并进的画面,以此来表达对《工农兵方向》理念的支持。

这些句子旨在解释“工农兵方向”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影响,并不意味着这个短语在当前仍然具有实际意义或应用。

分词解释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nóng

1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业。~田。~产。~垦。~家。~忙。~民。~妇。~奴。2 种庄稼的人:贫~。菜~。谷贱伤~。3 姓。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xiàng

1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背(bèi )。~北。2 目标,意志所趋:志~。方~。3 偏袒,袒护:偏~。4 近,临:~晚。秋天漠漠~昏黑。5 从前:~日。~者。6 从开始到现在:~例。一~。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