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鲊的拼音、解释、组词
寄鲊的简介:
jì zhǎ/zhà
1.《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孟仁卒"裴松之注引《吴录》曰:"﹝孟仁﹞自能结网,毛以捕鱼,作鲊寄母,母因以还之,曰:'汝为鱼官,而以鲊寄我,非避嫌也。'"《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后常以"寄鲊"称赞子孝母贤。
1.《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孟仁卒"裴松之注引《吴录》曰:"﹝孟仁﹞自能结网,毛以捕鱼,作鲊寄母,母因以还之,曰:'汝为鱼官,而以鲊寄我,非避嫌也。'"《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后常以"寄鲊"称赞子孝母贤。
- AI解释
关于“寄鲊”的解释,需要指出的是,“鲊”在古文中是指腌制鱼或其他水产品的食物。在古代诗词中,“寄鲊”常用来比喻朋友间的情谊或赠予珍贵之物以表心意的行为。“寄鲊”这个词通常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成语出现的,而更可能出现在诗文作品中的具体情境里。
解释
- “寄鲊”: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人的创作,在这里,“鲊”特指腌制鱼或其他水产品的一种食物。在某些情况下,“寄鲊”被用来象征朋友之间的情谊或是表达对某人的好意,就如同把腌鱼这样的礼物赠送出去一样珍贵。
造句
- 古代文人常常以“寄鲊”的方式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
- 在这个节日里,他选择了寄鲊的方式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和心意。
- 由于交通不便,古人常通过寄鲊来传递家乡的味道和问候。
- “寄鲊”不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体现了深厚的情谊。
- 虽然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快递快速送达礼物,但“寄鲊”的情怀仍然值得我们传承。
请注意,“寄鲊”并不是一个固定成语或俗语,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来具体理解其含义。上述造句是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组。
分词解释
寄
jì
1 托付:~托。~存。~情。~怀。~意。2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4 认的亲属:~父。~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