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焚书的简介:
fén shū
1.烧毁书籍。多指秦之焚书。 2.指秦始皇焚毁的书。
1.烧毁书籍。多指秦之焚书。 2.指秦始皇焚毁的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烧毁书籍。《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焚书》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特指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贽在其晚年所著的一系列著作被官方下令销毁的情况。李贽对当时的理学持批评态度,他的著作中包含了一些挑战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观点,因此触怒了当朝统治者。据记载,在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朝廷下令烧毁其所有书籍,这一事件被称作“焚书”。
详细解释
- 背景:明朝时期,理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强调忠孝节义等儒家伦理道德。
- 人物李贽:他是一位反对传统儒家正统观念的思想家,提倡个性解放和经世致用的实践。
- 《焚书》名称由来:这一系列书籍因为挑战当时主流思想而被销毁。
造句
- 明代文人的命运多舛,《焚书》的遭遇是其中最极端的例子之一。
- 像李贽这样的思想家,在那个时代要维持自己的学说,几乎只能是“焚书”的结果。
- 虽然《焚书》被销毁了,但它们的思想依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 在文化审查如此严格的时代,《焚书》的遭遇并非个例,很多不同意见的声音都被压制或消灭。
- 今天我们可以从《焚书》残存的版本中窥见那个时代的思考和争鸣。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