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番的拼音、解释、组词

诸番的简介:

zhū fān/pān
1.旧时指西北边境各少数民族。

  • AI解释

诸番》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多,通常用来指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人群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文本和语境下,“诸番”可能会具体化为“南番”、“北番”等更加具体的称谓。它主要用于描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在一些历史著作或是古代的文人笔记中出现,通常用于指代除华夏本土以外的其他民族或地区。

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指的是多种多样的番邦、藩属国或者是非中原地区的族群。
  • 文化背景:古代中国常常用“诸番”来表示与自己不同的外族、外国,以强调文化的差异性。这种称呼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态度。

造句

  1. 唐朝时期,朝廷曾派遣使者前往诸番进行文化交流。
  2.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中,中国商人与来自诸多番邦的商旅相互交流。
  3. 蒙古帝国兴起后,成吉思汗征服了众多诸番之地,扩大了自己的疆域。
  4. 《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诸番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5.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与多国交往,促进了中国与诸番的友好关系。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诸番”在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方面的作用。

分词解释

zhū

1 众,许多:~位。~君。~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3 犹“之”:“能事~乎?”。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6 姓。

fān,pān

1 遍数,次,回:三~五次。2 轮流更代:轮~。更(gēng )~。3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邦。~茄。~薯。4 倍:产量翻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