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的拼音、解释、组词

诸夏的简介:

zhū xià
1.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 2.指中国。

  • AI解释

诸夏》这个词在古代典籍中一般用来指代华夏各族。这个词汇中的“诸”是众多的意思,“夏”,通常指的是中原地区,特别是商周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民族及其文化。这个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身及周边族群的一种称谓方式。实际上,从西周开始的“五方之民”的划分中,可以更细致地看到各族的区分和融合。

以下是五个使用《诸夏》造句的例子:

  1. 在《春秋》时期,各国诸侯国之间频繁交战,但他们的文化都是根植于《诸夏》文化的。
  2. 作为《诸夏》的一部分,孔子提出了“仁”与“礼”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随着历史的演变,《诸夏》的概念从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发展成一种文化认同。
  4. 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各族的情况,其中“诸夏”民族占据了主要位置。
  5.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诸夏》不仅包括汉族的祖先,也涵盖了其他众多同源或异源但共存的文化群体。

需要注意的是,“诸夏”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相对较少,并且其含义和应用可能与古籍记载有所不同。上述造句主要基于历史和文化背景构建,以帮助理解和表达“诸夏”的概念。

分词解释

zhū

1 众,许多:~位。~君。~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3 犹“之”:“能事~乎?”。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6 姓。

xià

1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2 中国朝代名:~代。~历。3 指中国:华~。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