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鼗的拼音、解释、组词

弦鼗的简介:

xián táo
亦作“弦鞉”。乐器名。犹今之三弦。

  • AI解释

弦鼗》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通常可能出现在古文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根据字面拆解,“弦”是指乐器上用于振动发声的部分,而“鼗(táo)”是一种古代的小型手摇乐器,形似小鼓,两旁装有可转动的附耳,演奏时用手摇动并发出声响。

详细解释

  • :这是一种古时候使用的小型打击乐器。通常形状类似小鼓,表面可以敲击发声,或者通过在鼗两侧挂上的铃铛或类似物体而产生声音。
  • 弦鼗:结合了“弦”和“鼗”的特点,可能是指一种具有弹拨或振动发声机制的手摇打击乐器。

造句

  1. 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乐师们手持弦鼗,为仪式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气息。
  2. 这个古老的弦鼗,它的声音如同山谷中的回响,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悠长。
  3. 学校正在举办传统文化节,小明表演了使用弦鼗演奏的传统曲目,赢得了观众的一片掌声。
  4. 古代的琴师们不仅精通于抚琴弹筝,也会制作和演奏如弦鼗这样的小型乐器。
  5. 在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一个弦鼗吸引了许多游客的好奇目光,它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之一。

请注意,“弦鼗”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上述解释及造句是基于“鼗”的常见用法进行的延伸推测。如果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学术研究背景下使用,建议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分词解释

xián

1 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弓~。~韦(“弦”指弓弦,“韦”是兽皮,弦紧皮软,喻性子急缓不同。古人佩弦来警戒自己的性缓,佩韦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后遂用“弦韦”喻朋友的规劝)。~月(农历每月初七、八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圆,形似弓弦,故名)。上~(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相)。下~(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相)。应~而倒。2 乐器上发声的线:琴~。~子(①指琴弦;②乐器“三弦”的通称)。~歌。管~。续~(古人以琴瑟喻夫妻,故又以“断弦”喻丧妻,以“续弦”喻再娶)。~外之音。3 中国古代称不等腰直三角形的斜边。4 中医脉象名:~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