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贡举的拼音、解释、组词
知贡举的简介:
zhī/zhì gòng jǔ
1.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于一二品大臣中简派,满汉各一,仅管考场事务,不负阅卷取士之责。
1.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于一二品大臣中简派,满汉各一,仅管考场事务,不负阅卷取士之责。
- AI解释
《知贡举》是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主持殿试的官员。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每三年一次举行的殿试是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直接由皇帝钦定主考官(即“知贡举”),负责挑选最优秀的人才担任朝廷的重要职务。
详细解释:
- 贡举:原本是指向中央推荐人才的过程。“贡”,意为进献;“举”,意为推选。在科举制度中,它特指通过各级考试选拔士人以备朝廷选用。
- 知贡举:主持这项最高等级考试的官员。殿试通常被视为科举考试的最高阶段,在此期间被选定的考生将直接成为朝廷的官僚系统成员。
造句:
- 在明清时期,每当有“知贡举”一职任命时,文人们都会翘首以盼,因为它往往意味着个人仕途上的重大突破。
- 这次殿试的“知贡举”是由皇帝亲自钦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他为选拔出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才而倾尽心血。
- 为了成为“知贡举”,许多才华横溢的学者在科举道路上奋斗多年,希望能够得到这一崇高的荣誉和责任。
- 每当有“知贡举”的职位空缺时,全国的读书人都会为之振奋,因为他们知道这代表着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机会。
- 在古代文人眼中,“知贡举”不仅是荣耀,更是重大的社会责任。它要求拥有卓越的知识、公正无私的心态以及高超的政治智慧。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知贡举》这一术语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知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贡
gòng
1 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纳~。~献。~品。~赋。2 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举。3 姓。
举
jǔ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