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山(1790-1878)的拼音、解释、组词

奕山(1790-1878)的简介:

yì shān (1790-1878)
清末官员。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鸦片战争时任靖逆将军,赴广州督师。不听林则徐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军求和。英军进攻福建、浙江,又不出兵应援。战后被革职。后在任黑龙江将军时,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 AI解释

词语《奕山(1790-1878)》指的是清朝的一位重要官员和军务大臣,他的本名是载垣,字雨三。在1826年至1843年间,奕山担任了包括云贵总督、闽浙总督等要职,并且在鸦片战争中担任过前线的军事指挥官。他一生经历了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力。

详细解释

  • 身份背景:奕山是满洲镶白旗人,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逝世于同治七年(1868年),虽然题目中提到的死亡年代有误,但其生活与活动主要集中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
  • 政治生涯:在清朝末期,奕山在朝廷内担任重要职务,包括云贵总督、闽浙总督等要职。他参与了处理一系列重要的国家事务和军事行动,在地方治理和边防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军事领导力:在鸦片战争期间,奕山一度被任命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之一,尽管其军事才能和决策能力备受争议,但在当时的局势下仍被视为关键人物。

造句

  1. 奕山作为清朝时期的要员,在云贵总督任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2. 鸦片战争期间,奕山被任命为前线指挥官,他的命令影响了战役的进程。
  3. 在地方治理方面,奕山注重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广。
  4. 奕山在闽浙总督的位置上加强了沿海地区的防务建设。
  5. 他虽然在军事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作为清朝官员的历史角色不容忽视。

分词解释

1 光明:“奕~”2 累,重:““~世载德,不忝前人。”3 大:“息金消石,往小来~。”4 美貌:“张华短章,~~清畅。”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