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问题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色问题的简介:
sì sè/shǎi wèn tí
将一张地图着色,要求凡有公共边界的两个国家或地区染色不同。1840年德国数学家牟比乌斯首先提出猜想:对于平面上的任何地图,用四种颜色就足够了。1976年美国的阿普尔等人借助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猜想成立。
将一张地图着色,要求凡有公共边界的两个国家或地区染色不同。1840年德国数学家牟比乌斯首先提出猜想:对于平面上的任何地图,用四种颜色就足够了。1976年美国的阿普尔等人借助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猜想成立。
- AI解释
《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或四色定理,是一个源自平面几何学和图论的经典数学问题。它最初提出于1852年,由英国年轻人弗朗西斯·格思里在试图对地图着色时发现:只需要四种颜色就能给任何一种连续区域的地图上色,使得相邻的两个区域永远不会有相同的颜色。
详细解释
四色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证明一个平面图(即没有交叉边的图形)通过最多使用四种颜色进行顶点着色后,其任意两个相邻顶点的颜色不会相同。该定理在1976年被阿兰·凯尼斯和沃夫冈·哈肯利用计算机辅助验证最终正式证明了这一结论。
造句
- 四色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难题,在20世纪中期通过计算机的帮助才得以解决。
- 虽然四色定理已被证实,但它的证明过程仍然激发了许多人对图论和组合数学的兴趣。
- 在一个复杂的项目管理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分配可以通过应用四色问题的原理来优化资源利用。
- 通过学习四色问题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家是如何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这也是科学研究的精神所在。
- 利用四色定理的概念,在设计地图时我们能够更轻松地规划不同区域之间的边界颜色差异。
分词解释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色
sè
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4 种类:各~用品。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6 妇女美貌:姿~。~艺。7 情欲:~情。好(hào)~。
问
wèn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4 管,干预:概不过~。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6 姓。
题
tí
1 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目。主~。话~。~材。~旨。2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试~。问答~。3 写上,签署:~名。~字。~壁。~诗。~辞。~跋。4 姓。